化子洞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
化子洞遗址位于承德市平泉县党坝镇瀑河东岸的一处高于水面约6.5米的二级台地上。2000年春发现,洞口上部岩石外凸约3米,形成一岩厦,洞内现已坍塌无法进入,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对党坝镇化子洞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地层堆积厚约4米,文化层可分为11层。其中以第7层较为重要,此层由一层灰烬一层土相间堆积而成,分层现象明显,最厚处达0.88米,每一层厚约2至4厘米不等,有的土层表面有局部轻度的烧结面,推测应是一处人工用火遗迹。出土遗物有石制品、骨器和动物骨骼。石制品以细石器为主,以燧石为主要原料。细石核以小型的船底型为代表,细石叶数量很大。石器种类比较单一,以各式刮削器为主。普通石片也占有很大比例。骨器有骨锥、骨针以及两面穿孔的骨珠饰品。动物骨骼有鸟类、兽类、鼠类和鱼类等多种类型。从出土器物及地层情况分析,化子洞遗址是一处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遗址出土的细石器,显示长城以北旧石器文化的另一个特征。大量细石核、细石叶,碎石屑及石器的出土,可以推断,这里曾经作为石器加工场所存在,化子洞遗址的发现,是继四方洞遗址之后,承德地区旧石器时-古的又一重要发现。
顶子城遗址
时代:夏商周
顶子城遗址位于平泉县茅兰沟乡烧锅营子村东约1500米的陡峭山顶上。遗址呈不规则圆形,周长约315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遗址中现存数段用石头垒砌的石墙,残基,经观察遗址有内围墙和外围墙之分,间距约为40米。垒砌用石料大小不一,均为当地青灰石板、石条,墙基宽窄不等。
1993年7月15日,顶子城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