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7-12-03 10:28:05
互联网农旅+融合,可以是+文创,+农产品,+吃喝玩乐等形式出现。
市场要做大,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与企业的帮助,更是农民的自我意识提高!政府要扶持培育企业,同时三大制造业是必须关注的,一个是旅游商品制造业,第二是旅游日用品制造业,第三是旅游重大装备制造业。
比如旅游日用品,从全旅游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不可以把它放到乡村去做呢?我们可以把一些研发机构放进乡村,研发机构可以是设计文创的,也可以是设计附加产品的,把设计的东西交给村民去做,就有产业可干了。
所以全域旅游,主要在这个“全”字,重点强调是科学系统理性,而且他必须基于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价值观。
全域旅游这四个字,背后是一片大风景。
发展前景
首先,乡村旅游将继续享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这一方面是由国家对农村问题日益重视的宏观政策环境决定的;
另一方面也是由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决定的,即工业化带来了更多的有逃离工业环境需求的城市人口。
其次,乡村旅游将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相对于欧洲国家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绿色内涵的重视、日本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在现阶段则偏向于其带来的名与利。
这是也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随着今年2017年"两会"上得到的重视和提倡乡村旅游发展经济和供需主体(政府+企业+村民)素质的提高.整体的乡村旅游生态内涵和文化内涵必然得到进一步发掘。
这也是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相符的。 最后,本土化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乡村旅游对乡土民俗文化、乡土地域特征强烈的依附关系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最终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纯朴的民风来创造一个对旅游者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围环境,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来保障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已不是什么新的名词新的业态了.但是却在迎来大好的发展前景。
从以往的统计数据来看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群体在不断增加,诸多新模式、新方法也在不断涌现,接待游客数量和营业额逐年攀升。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的多元化经营方式,从过去的农村副业变成农村的新业态,从市民的临时安排变成了经常性的生活方式,从农业部的一般性工作变成了重要的工作任务。
就目前形式而言,未来的几年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好时节,不仅有政策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政府与相关企业都在进行乡村旅游事业的开发与发掘,保留特色,开辟新路.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做到"四个不"即不抛弃不放弃不盲从不跟风
乡村旅游事业将会迎来新的局面.提高互联网进农村的速度,用新技术带领新的发展.在保护的同时做好规划,不是简单几个字就能说明的,同时将农产品开发销售与旅游结合起来会起到很不错的效果。
建立网上销售与宣传的渠道,通过官网AR AI系统的介绍村庄的各个方面,将单一农产品打造成该村最主要的展示文化中心。
一些案例值得去学习参考:江苏大丰恒北村、山东临沂朱家林、安徽巢湖三瓜公社、陕西延川梁家沟等地方。
国内的乡村旅游分类:
文创特色旅游、田园养老旅游、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户外探险旅游、寓教于乐旅游、亲子旅游
文创特色旅游
它可以是以某些特别的物品(老手艺,地方特色小吃)来塑造一个虚拟的动漫人物形象打造一系列产品,如明信片,木版画,抱枕等客人们带得走的产品。
产品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销售,做一些营销策划活动丰富主题活动。
可以举办一个以XX形象为主题的活动(摄影展,绘画展,主题亲子节目等),起到一个能让全民参与线上线下的互动体验环节。
一些地方有条件的可以引入AR技术来体验产品也可以体验完了立即购买,投放24小时自动售货机销售(机器可以放在住宿的农家乐,酒店,休闲场所),使用微信/支付宝结算。一个手机就可以搞定!方便快捷的带到消费产品。
可以在自动售货机中直接购买喜欢的明信片,鼠标垫,钥匙扣等,多种营销模式相结合。文化旅游不仅仅是带来的利润上的收入,还能及时有效的提高乡村的名气。
文创旅游是块大蛋糕,至于怎么玩怎么吃好这块蛋糕这个也是我们的需要认真研究总结的地方。特色很多,但是一个缺乏特色的乡村是留不住也吸引不了的,那些有长期或短期居住的人群。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文创类公司不在少数,但是我们建议直接最好找本地的文创公司,因为他们设计出来的创意类产品才能更加贴近符合乡村特色的主题来。
田园养老旅游
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子女抚养赡养,孤独老人生活问题等等的一些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田园养老也由此而生。
田园养老可以细分:疗养方式,纯生活方式。疗养方式适合于那些生了病的(例如癌症早期的,放化疗以后的等)人群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好环境来慢慢调养修身的地方。
对于他们来说乡村旅游或度假的要求简单一点就是空气好,环境好,山清水秀,吃的也不错,还能去周边旅游景区体验一番。
养老+旅游相结合。纯生活方式,适合退休了,不要子女负担的但是有一定经济实力基础的人群。
田园养老注重的是生态环境与建设(日常垃圾的处理,河道环境的整治等),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商场超市,公共休闲场所,公共卫生间,路灯,宽带等),人群消费能力普遍偏高,有需要长期或短期居住的要求,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他们的特点就是人脉广,对接资源也多。可以相互合作的空间大。
观光型态旅游
我们所谓的观光旅游是旅游的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内容。
如观赏异国异地的风景名胜、人文古迹、城市美景及其风土人情等。这种观光旅游者可以通过观光游览可达到改变常居环境、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性情、怡悦心情、鉴赏大自然造化之美、享受现代化城市生活的情趣以及满足异地购物等多方面的需求和目的。
它是指欣赏自然景观和文化古迹、领略民俗风情,并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和愉悦心情为主要目的。在国内的乡村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目标不明确。
盲目一阵风形成所谓的生态观光旅游,旅游不等同于消费力高。有些乡村环境不错但是忽略了最基本的生态观光的概念。
旅游者是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不是来有多高的消费能力的,一些个村庄依托一座小山丘就在周围建立起来了数十家多功能酒店和庙宇,农家乐基本上百米一家,商业街两边的店铺少之又少,缺乏文创东西与内涵,然而缺失了最本质的东西已然偏离了观光旅游的路线了,观光旅游要以自身的文化为依托,纵向开展“生态+旅游”这个主题。
来看山水固然不错,但是要有吸引人的地方,不是人工的修建的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一个典故故事等形成“生态+观光”的概念。
村民也需要相互配合做好接待工作,突出乡村文化内涵。例如可以在农家乐中挂上一二副反应乡村面貌或者有关的字画,木刻老式桌椅凳等等的都可以发掘。
观光旅游从业者应当不以利己为轻以人为本为重点。我们提出来一个思路:“一村一景,一带一路,一帮一助,一村一品”。
一村一景指的是一个乡村一个特色景物,一带一路指的是一种经济形势带动一条致富之路,一帮一助指的是借助一些外来的帮助来相互扶持帮助一个村子。
村村带,村村富。这不仅是政府需要大力支持也需要村民们共同支持才能发展的好。观光旅游业是最富有的收入群体,好山好水孕育一片美好乡村景色。
度假型态旅游
度假旅游以体验山水为特点,在休息的同时能与大自然有亲密接触。
这些人有钱有较高的生活品质。一些有条件的乡村应该依托好山好水做文章,深入的去挖掘内在的东西。
而不是表面做做文章来敷衍游客和领导,这样做不但害自还背负骂名,得不偿失。度假休闲应规划好,不盲从不跟风,需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
可以以XX主题为主的村子.例如日本的熊本县本来就没熊,它就是依靠虚拟出来了一只卡通熊,以熊为主题发展旅游的村子,可以说是文创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综合体。
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是每个人的需求.在pm2.5严重污染的城市,我们有理由相信,空气清新的美丽乡村是人们首选的度假圣地。
度假旅游需要多方面配合不仅是政府部门需要大力改善基础设施,还需要各村之间统一协调的规划度假旅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针对的是中高收入人群。
度假旅游与观光旅游可以相结合,打造一条观光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游线路。以农村为中心辐射周围一些4A 5A景区与之贯通起来,打造精品线路。
户外探险旅游
户外探险旅游是适合喜欢探险探秘的驴友准备的,乡村游可以考虑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一般来说此类人群不以吃住多好为标准,以神秘探险为主。
乡村建设方面可以在一些有利的地方开辟一些适合探险探索的地带,不应过长活动时间要带有一些神秘感。
活动回来可以留宿在农村客栈,在客栈内设置一些交流区方便驴友们之间交流心得做攻略。
也可以聘请当地熟悉地形的村民带队前往已经开发好的探索区域,一路上可以相互照应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免意外发生。此类人群特点:人数较少一般以20人以下为主力,行李装备多,探险知识丰富。
我们乡村旅游应该做好服务方面以为还应当考虑到舒适度体验。当他们户外探险结束以后有一定的需求向往景区旅游。
经济来源于提供一些新的装备补给,探险后的多余装备买卖,探险成果买卖,农家乐的吃住,应聘当地向导费用等一些其他费用的产生。
寓教于乐旅游
教育旅游以组织学生来参与农村文化活动,体验农家生活为主。
学生或者成人来乡村采风,绘画摄影活动可以是村里组织举办的也可以是外来组织举办的,目的就是把美好乡村景色物与淳朴的人记录下来带走。
吃住农家乐真切体会农村生活并适当的提供一些各方面的便利。以教学为资源常常举办一些活动,开发特色寓教于乐的特色.
亲子旅游
亲子旅游是继家庭旅游细分后产生的更具体的,更关注与孩子的需求相关的一种旅游形式。其活动范围较小,一般局限于家长所在城市及附近所辖县市。
亲子游现在种类繁多,有专业的也有非专业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特色和孩子的消费项目.吸引他们来乡村体会与理解父母辈的生活,懂得感恩与回报!从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就能看出现在的亲子旅游多火热了。
面临的问题
由于起步初期发展较晚与国际旅游者比较,国内旅游者的需求层次表现出初始阶段的普遍特征。而供给方面也多是开发层次较低,较浅的初级乡村旅游产品。
具体来讲,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不足,乡土特色不明显。忽视了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盲目引进工业化、城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
第二,多数地区缺少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一般是在原有农业经济和设施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
第三,产品形式单一,参与性不强,产品雷同现象严重。盲目上项目,管理不得当。
第四,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些乡村地区的交通状况和周围环境状况较差等。
第五,在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