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7-09-20 05:25:18
苹果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苹果生产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植物生长调节类物质的使用、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技术。
年平均气温8℃~14℃。1月份平均气温0℃~6℃,夏季(6月~8月)平均气温17℃~24℃。≥10℃的年积温300℃以上,年日照时数1500h以上。年降雨量500mm~1100m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5%以下。
砂壤土、壤土,质地良好,微酸性或中性,PH值6.0~7.5,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土层深厚,土层深度在60cm以上。地下水位在1m以下。
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013的规定。
划分小区,修筑必要的道路、排灌和蓄水、附属建筑等设施。有风害地区需营造防风林。
平均及坡度在6°以下的缓坡地,栽植行向为南北向。坡度在6°~25°的山地、丘陵地,建园时宜修筑水平梯地,栽植行的行向与梯地走向相同,推荐采用等高栽植。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按GB/T15772执行。
2.3.1 品种选择
根据产地生态条件,结合品质和熟期特许、耐贮运性、抗性、市场要求等选择优良主栽品种和适宜的授粉品种。
2.3.2 常用砧木
适应砧木有:湖北海棠、小金海棠、丽江山定子、变叶海棠等。适宜矮化中间砧木有:M9(矮化)、四川矮红花、M7、MM106(半矮化)。
3 栽植
3.1苗木质量
苗木的基本质量符合GB9847的规定。
栽植时间为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
根据砧穗组合、环境条件、整形方式和管理水平确定栽植密度。一般株行距为:矮化密植、小冠树形1.5m~2m×3m、2m×2.5m~4m:半矮化栽培、中小冠树形3m×3m~4m:乔化栽培、中冠树形3m~4m×4m~5m、4m~5m×5m~6m.
定植穴长宽深均为80cm~100cm,在砂土或紫色土瘠薄地可适当加大、加深。栽植穴或栽植沟内施入符合DB51/338规定的、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的有机肥料,每穴30kg~50kg,将肥料与土混匀填入地平面30cm以下,回填后定植高于第平面30cm以上。清除苗木嫁接膜,适度修剪根系。将苗木根部放入穴中央,嫁接口朝迎风方向,舒展根系,扶正,边填细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壤密接。填土后在树苗周围做直径1m的树盘,浇透定根水,覆细土。栽植深度为土壤下沉后实生砧苗木的接口高于地面,营养系矮化半矮化自根砧苗木的接口应高出地面10cm以上,营养系矮化半矮化中间砧苗木也可将二分之一长度的中间砧埋于地下。
等量配置或差量配置授粉树。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果实经济价值相近时可采用等量成行配置。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果实经济价值相差较大时实行差量成行配置。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的栽植比例为4~5:1,同一果园内栽植2个~4个品种。
再苗后立即定干,采用切口覆膜、涂蜡等适当措施保护定干剪口。
定植后勤浇水,灌水后树盘可覆盖薄膜、稻草或批壳等保墑。
4土肥水管理
4.1土壤管理
4.1.1深翻扩穴,熟化土壤
对于土层浅、土质差、肥力低的果园需要进行扩穴深翻或全园深翻,在秋季采果后结合秋施基肥进行。扩穴深翻从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逐年向外扩展60cm~80cm,深40cm~60cm,尽量少伤大根,土壤回填时混以符合DB51/338规定的有机肥,充分灌水,使根与土密接。全园深翻为将栽植穴外的土壤全部深翻,深30cm~40cm。
4.1.2 覆盖与培土
在春季施肥、灌水后用麦秆、麦糠、稻草、树叶、油菜壳覆盖树盘,覆盖厚度15cm~20cm,覆盖物应与根颈保持10cm左右的距离,覆盖物上压少量细土。覆盖结束后将有机物翻入土中。
培土在秋、冬季进行。可培入符合DB51/338规定的塘泥、河泥、沙土或园地附近的肥沃土壤,厚度8cm~10cm。
4.1.3中耕除草
清耕制果园生长季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中耕深度5cm~10cm,每年除草2次~3次,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4.2施肥
4.2.1施肥原则
根据土壤肥力或营养诊断结果确定施肥量。肥料的种类、质量和使用方法必须符合以DB51/338规定。以有机肥施用为主,合理施用无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其比例一般为:幼树,2:2:1;成年树,2:2:1。有针对性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充分满足苹果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
4.2.2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分为土壤施肥和根外追肥。土壤施肥采用环状沟施、条沟施、放射状沟施、穴施和土面撒施等方法。在树冠滴水线外侧挖沟(穴),东西、南北堆成轮换位置施肥。化肥溶于粪水一起施用。土面撒施的肥料应选用缓释肥为主。速溶化肥应浅沟(穴)施,有微喷和滴灌设施的苹果园,可进行液体施肥。根外追肥采用肥液叶面喷施。
秋季采果后施入,以有机肥为主,混加少量磷肥和少量氮素化肥。施肥量一般为:幼树25kg~50kg/株;结果期树50kg~100kg/株。也可按每生产1kg苹果施用1kg,一般盛果期苹果园每666.7m2施有机肥3000kg~5000kg。施肥方法以沟施为主,挖放射状沟(距树干80cm~100cm开始向外挖至树冠外缘线)或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沟深30cm~50cm,施基肥后灌足水。撒施肥料应在树冠投影范围内,将肥料均匀撒施后翻深20cm。
4.2.4土壤追肥
在树冠下挖沟施入,沟深15cm~20cm,土壤追肥每年3次。幼树在萌芽期、春稍旺长期、秋季追肥,以氮肥为主(年追肥纯氮折合尿素为0.15kg~0.3kg/株),配合施用磷钾肥。成年树追肥第一次在萌芽期,以单位为主;第二次在花芽分化及果实膨大期,以磷钾肥为主,氮磷钾混合使用;第三次在果实生长后期,以钾肥为主。追肥后及时灌水。一般中等肥力苹果园,每产果100kg需追施纯氮1.0kg,纯磷0.5kg、纯钾1.0kg。
选用适宜的大量元素肥料或微量元素进行叶面施肥,全年4次~5次,以磷、钾肥为主。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0.3%,硼砂0.1%~0.3%,氨基酸类叶面肥600倍~800倍。叶面追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
在春稍萌动、展叶和果实迅速膨大期适量灌溉。灌溉方式可采取滴灌、树盘灌溉、沟灌、喷灌、穴贮肥水灌溉等。水质应符合NY5013的规定。
设置排水系统并及时清淤,多雨季节或果园积水时通过沟渠及时排水。
主要树形为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形、细长纺锤形、主干形和改良纺锤形。
小冠疏层形,属中冠树形,适于乔砧普通型品种、半矮砧普通型品种、乔砧短枝型品种组合。树高3m~3.5m,干高0.5m~0.6m,5个~6个主枝(第一层3个,第二层2个,第三层1个)。
自由纺锤形,属中小冠树形,适于乔砧普通型品种、半矮砧普通型品种和生长势强的短枝型品种组合。树高2.5m~3m,干高0.5m~0.7m,中央干上螺旋上升着生10个~15个主枝,主枝长度1.5m~2m,分枝角70°~90°。同向主枝间距不小于0.5m,树冠上小下大,呈阔圆锥形。
细长纺锤形,属小冠树形,适于较密植和矮砧普通型品种、矮中砧短枝型品种组合。树高2m~3m,干高0.5m~0.7m,冠径1.5m~2.0m,均匀分布10个~15个侧生分枝,由下面上分枝角度越来越大,下部枝70°~80°,中部枝80°~90°,上部枝100°~120°。树冠上部渐减下部略宽,呈细长纺锥形。
主干形(圆柱形),属小冠树形,适于较密植栽培。树高2m左右,干高0.3m~0.4m,冠径2m左右,在中心干着生大、中、小结果枝组30个~50个,围绕中心干螺旋式上升,每个枝组由3个以上枝组成,无主枝。
改良纺锤形,基部三主枝和中心干均为细长纺锥形结构,即全树由4个~5个细长纺锥形组成。树高3m~3.5m,干高0.5m~0.6m,基层有主枝3个~4个,分枝角80°~90°,往上中心干不再分层,10个~15个侧生分枝呈螺旋式上升。
除竞争枝和近地枝梢外,保留定干后发出的所有枝,第3年冬剪时疏除整形带以下的全部多余枝。春季树枝中后部、背后和两侧不易萌发的芽进行刻伤。冬剪时,一二年生树以中短截发育枝为主,促发长枝;缓放二年生树的个别长枝和三年生树的大部分长枝,促发中短枝。二三年生树于生长季进行拉枝。
冬剪疏除密生旺枝、徒长枝和纤细枝,生长季进行拉枝,辅以刻芽、环剥,培养以中小结果枝组为主的健壮结果枝群,调节结果量,合理负载。
强旺树、弱树和中庸健壮树分别采取以“控”、“促”和“保”为主的修剪措施,使树体稳定、健壮。除冬剪外,加强生长季修剪,拉枝开角,及时疏除树冠内直立旺枝、密生枝和剪锯口处萌枝,使枝条分布上稀下密、外稀内密,保持树冠通风透光。行间冠距保持一定距离,行内略有交叉。调整好结果部位,控制结果量,结果枝、营养值和预备枝配套。并轮流转换,防止“大小年”结果现象。冬季修剪剪除病虫枝,清除病虫僵果。
加强各类多年生枝和枝组的更新复壮,尽量维持产量。
采用人工授粉、蜜蜂传粉等方法提高座果率和果实整齐度。
根据花、果间距疏花疏果,间距与留果方法为:实生砧嫁接树,中型果以果间距15cm~25cm留单果为主,留双果为辅;大型果品种以果间距20cm~30cm留单果;矮化中间砧树及短枝型树中型果品种以果间距15cm~20cm留单果;大型果品种以果间距20cm~25cm留单果。
在花序伸出期至花蕾分离期,按间距疏除过多、过密的瘦弱花序。所留花序只保留中心花和1朵~2朵边花,单株留花量可比计划留花量多1倍~2倍。蔬果在盛花后25d内完成,每个果台留一个果。
有条件的果园提倡用苹果专用纸袋套袋栽培。套袋十七,早、中期品种在落花后30d左右进行,中晚熟、晚熟品种为落花后35d~45d进行。套袋前必须喷1次~2次符合DB51/337规定的杀虫、杀螨剂和杀菌剂混合药液,药干后选择生长正常、健壮的果实及时套袋。较难着色的红色品种选用专用双层袋,黄色品种和较易着色的红色品种可选用单层袋。套袋时防止纸袋贴紧果皮。易生果锈的品种应在疏花的基础上,及早疏果、套袋。果实成熟前根据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除袋具体时间。一般红色早熟和中熟品种,以及黄色和绿色品种,宜在适期采收前15d左右进行,红色中晚熟和晚熟品种宜在适期采收前7d~15d进行。
红色品种精品栽培和促进着色需进行摘叶、转果、辅反光膜,果实着色期在树冠下(密植园在树行两侧)辅反光膜,通常每667m2用反光膜400m2左右。摘叶通常分2次进行,第一次才采前30d左右进行,摘除砧果叶、果台枝基部叶,适当摘除果实周围5cm~10cm范围内枝稍基部遮光叶;第二次间隔10d,剪除树冠外围多余的梢头枝、冠内徒长枝和密生新枝,摘除部分中、长枝下部叶片。转果一般在第一次摘叶后一周进行。待果实向阳面充分着色后,把果实背阴面转向阳面,每7d将果实转动四分之一周。
允许有限度使用对改善苹果树冠结构和提高果实品质及产量有显著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适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苄基腺嘌呤、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类、乙烯利、矮壮素等。
需用时应按规定的浓度、时期使用,每年可使用一次,安全间隔期在20天以上。
比久、萘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等。
因地制宜,选择抗性品种和砧木;加强土肥水管理,适量负载,合理修剪,促进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冬季清园,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树干翘裂皮和树干病斑,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虫源;实施果实套袋等措施防止病虫害和污染。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用糖蜡液、频振式杀虫灯、树干缠草把、粘着剂等方法诱杀或趋避害虫,利用昆虫性外激素(性诱剂)诱杀害虫或干扰成虫交配。
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保护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人工引进、繁殖释放赤眼蜂等天敌;土壤施用白僵菌防治挑小食心虫。
加强病虫监测,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达到防治指标时根据环境和物候期适时对症用药。使用与环境相容性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并交替使用农药。不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化肥防治严格按照DB51/337和NY5012的有关规定执行。
常用化学药剂每年最多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参见附录A。
主要病虫害防治及部分推荐农药参见附录B。
根据果实成熟度、用途和市场需求综合确定采收适期。成熟期不一致的品种,应分期采收。提高采果质量,采收时轻拿轻放,避免在雨天采果,减少果实伤口,降低果实
发病和腐烂率。不使用有毒有害药品处理果实。
选用瓦楞纸箱为包装容器,其包装技术要求应符合GB/T 13607的规定。包装容器上标明产品名称、果实净重或果数、产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执行标准代号等内容。包装容器内不得有枝、叶、砂、石、尘土及其他异物。内包装材料必须新而洁净、无异味,且不会对果实造成伤害和污染。各包装件的表层苹果在大小、色泽等各个方面应代表整个包装件的质量情况。
箱体规格:一般采用3kg、5kg、7.5kg、10kg、18 kg、20 kg六种规格包装箱,包装箱以盒式为好,礼品果包装可多样化。
装箱要求:每个包装件只允许装入同一品种、同一等级、成熟度一致的果实,非同一等级的邻级果混入量不超过2%,不允许混入变质腐烂果(包括过熟)、未熟果和病虫果。装箱时,应确保每一包装件重量准确,误差不超过±2%;箱内必须装满填实,避免果实晃动。
标识:苹果的销售和运输包装,在每一个包装件上除企业注册商标以外,均应在箱外醒目位臵标注苹果特定标志。同时箱外标识必须与箱内产品实际相符,箱内产品须逐个贴专用标志。
标志要求:同一批货物的包装标志,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完全统一。必须标明品种、等级(规格)、净重、产地和生产商或发货人等,字迹清晰端正,颜色不易脱落。
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异味。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装卸时轻拿轻放,文明操作;待运输时,必须批次分明,堆码整齐、环境清洁、通风良好;严禁烈日暴晒、雨淋;注意防冻、防热、缩短待运时间。
苹果采收后需要降温预冷,方可进入冷库中贮存。不得使用有损苹果质量和对人体有害的保鲜试剂和材料。冷藏按GB/T 8559规定执行、气调贮藏按ISO 8682规定执行,要求库房无异味,严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合存放。
附录A
苹果生产中常用药剂每年最多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序号 | 农药名称 | 主要防治对象 | 每年最多使用次数 | 安全间隔期(d) |
1 | 三锉锡 | 叶螨 | 3 | 14 |
2 | 联苯菊酯 | 挑小食心虫、叶螨等 | 3 | 10 |
3 | 毒死蝉 | 苹果绵蚜、挑小食心虫 | — | — |
4 | 四螨嗪 | 叶螨 | 2 | 30 |
5 | 溴螨酯 | 叶螨 | 2 | 21 |
6 | 氯氟氰菊酯 | 挑小食心虫 | 2 | 21 |
7 | 氯氰菊酯 | 挑小食心虫 | 2 | 21 |
8 | 溴氰菊酯 | 挑小食心虫 | 3 | 5 |
9 | 顺式氰戊菊酯 | 挑小食心虫 | 3 | 14 |
10 | 甲氰菊酯 | 挑小食心虫 | 3 | 30 |
11 | 氰戊菊酯 | 挑小食心虫 | 3 | 14 |
12 | 蚍虫林 | 蚜虫 | — | — |
13 | 丁硫克百威 | 蚜虫 | 3 | 30 |
14 | 炔螨特 | 叶螨 | 3 | 30 |
15 | 异菌脲 | 轮纹病、斑点落叶病 | 3 | 7 |
16 | 氯苯嘧啶醇 | 白粉病、黑心病、炭疽病 | 3 | 14 |
17 | 百菌清 | 轮纹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 | 4 | 20 |
18 | 多菌灵 | 轮纹病、炭疽病 | — | — |
19 | 甲基硫菌灵 | 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白粉病、早起落叶病 | — | 14 |
20 | 硫磺锰锌 | 叶螨、轮纹病、炭疽病、落叶病、霉心病、诱病 | — | — |
21 | 石硫合剂 | 螨类、白粉病、越冬虫卵 | — | — |
22 | 波尔多液 | 轮纹病、炭疽病、褐斑病 | — | — |
23 | 菌毒清 | 腐烂病、枝干轮纹病 | — | — |
24 | 腐殖酸铜水剂 | 腐烂病、干腐病、枝干轮纹病 | — | — |
附录B
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及部分推荐农药
表 B1
物候期 | 防治对象 | 防治方法 |
落叶至萌芽前 | 腐烂病、干腐病、枝干轮纹病、斑点落叶病和红蜘蛛 | 冬季清园、翻树盘,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和病僵果、刮除树干翘裂皮和树干病斑,集中烧毁或深埋; 树体喷一次杀菌剂,可选用菌毒清或石硫合剂 |
萌芽至开花期 | 腐烂病、干腐病、枝干轮纹病、白粉病、蚜虫类和卷叶虫类 | 刮除病斑和病瘤,涂抹腐殖酸铜水剂; 喷多菌灵加蚍虫林; 苹果绵蚜、瘤蚜和白粉病发生严重的果园,喷一次毒死蜱加硫磺悬浮剂。 |
落花后至幼果套袋前 | 早期落叶病、果实轮纹病、炭疽病、红蜘蛛、蚜虫类、卷叶虫类和金纹细蛾 | 落花后10d~20d,日平均温度达到15℃,雨后(降雨10mm以上),喷多菌灵或代森锰锌,每15d左右一次,防治轮纹病和炭疽病,斑点落叶病病虫率达到10%后,结合防治轮纹病喷施异菌脲。 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平均每叶4头~5头时,喷布四螨嗪等杀螨剂; 花后开始卷叶起,采取糖醋液诱捕、摘除虫苞或在一代成虫羽化初期开始释放赤眼蜂(4d~6d释放一次,共3次~4次,每66m2每次8万头~10万头)防治卷叶蛾; 在金纹细蛾第一代成虫发生末期,结合防治卷叶虫,喷布一次氰戊菊酯乳油。 |
果实膨大期 | 斑点落叶病、褐斑病、挑小食心虫、二班叶螨、果实轮纹病和炭疽病 | 挑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出土盛期,地面喷不锌硫酸或毒死蜱;卵果率达1%时,树上喷联苯菊酯、氯氟氰菊酯;随时摘除虫果深埋; 二斑叶螨每叶达7头~8头时,喷布三锉锡; 落花后30d~40d,果实套袋,防治挑小食心虫、果实轮纹病、炭疽病等; 交替使用倍量式波尔多液(1:2:200)或其他内吸性杀菌剂,防治果实轮纹病和炭疽病,15d左右一次,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较重的果园,结合防治轮纹病,喷布异菌脲。 |
果实采收前后 | 果实轮纹病、炭疽病、早期落叶病 | 采前20d剪除过密枝,喷布一次百菌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