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南坪镇:“扶贫大棚”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没想到俺也和城里人一样上起了班,到点上班,到点下班,工资还一月一结。”说起如今的生活,濉溪县南坪镇浍北村贫困户惠元备难掩内心的激动。惠元备之前一直打零工,收入有一天没一天的。自从2018镇里在他们村建起了特色农业扶贫产业园,作为贫困户的惠元备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也越来越好过。
惠元备打工的蔬菜大棚是同样为该村贫困户的惠要好承包的。惠要好说,“我自己脱贫了,首先要帮扶其他贫困户!”
在濉溪县南坪镇浍北村,提起惠要好的名字,群众都会啧啧称赞,夸他身残志坚好男儿,人穷志长好村民。
2013年,38 岁的惠要好遭遇了一次意外车祸,一条腿不幸截肢,从此丧失重体力劳动能力。2014年,他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一系列国家扶贫政策补贴。
惠要好当时对村干部说:“自己还年轻,戴上贫困户这顶‘帽子’真有点惭愧”。他暗自下定决心:就是只有一条腿能用,也要彻底摘掉头上贫困户的“帽子”,建好幸福家庭,与大家一起奔小康。2014年,在镇村干部多方帮扶下,当年底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脱贫之后如何踏上致富路、营造幸福家庭成了他追求的又一个目标。
2017年12月,南坪镇筹资360万元在浍北村创办特色农业扶贫产业园,对贫困户采取帮助建棚、租棚、提供技术服务等多项优惠政策。惠要好申请加入浍北村保成果蔬专业合作社,志愿发展节能温室大棚。当时,家里人劝他,只有一条腿行动不方便,大棚蔬菜种植又比较辛苦,半途而废还会受损失、家里没有启动资金、缺少专业技术怎么办?就在他犹豫不决时,浍北村党总支书记朱国成、村委会主任惠光堂上门劝导:如果经营中遇到困难、缺少劳力,村“两委”成员可以抽时间帮他干活,没有技术就去找专业人员来帮扶,说啥也要让他有收益。听了村干部一席话,他的信心更足了,发誓一定要干出成效,不负厚望。
种植温室蔬菜大棚需要先期投入启动资金,正在他为钱发愁的时候,村里帮他到濉溪农商银行办理小额贷款5万元,他心里的第一块大石头落下了。村里又帮他联系本村的致富能手、专业种植人员王宝贵、惠建与其结对帮扶,两位帮扶人员有事没事就到他家棚里看看,指导他管理栽植方面的技术。在帮扶人员的耐心指导下,他用心学习,不懂就问,很快掌握了节能温室大棚生产的技术。
同在扶贫产业园经营大棚的另一位贫困户李春旺说:“惠要好能吃苦,不怕累,虽然他行动不方便,但干活比我们健全人都卖力,种植的黄瓜产量高、瓜型好,能卖好价钱。”
因为一条腿干活不方便,一天下来磕磕碰碰流血流汗都是常事,另一条腿也疼的睡觉都不能伸直,就这样他还是坚持下来了。他说:“看到黄瓜卖钱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些黄瓜都是在我的呵护下长大的啊!”
为扩大销量,惠要好利用智能手机给成熟的黄瓜拍照,然后把自己大棚里的嫩绿黄瓜放在微信朋友圈里“晒”。今年3月初,来自宿州市百大农贸市场的果蔬批发商看到后,一下子买走了几千斤黄瓜,并称赞他的黄瓜口感好,品质好,以后会长期合作。
2018年上半年,惠要好的大棚喜获丰收,到5月底销售额已超过5万元,不仅还清了贷款,手里还有了余钱。惠要好不仅脱贫了,而且还成了南坪镇的“最美贫困户”。
这几年,惠要好脱贫致富后,全家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家里建了楼房,买了农业机械,大女儿已出嫁,小女儿正在上学,一家人和和美美,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他的干劲更足了。
惠要好说:“党和政府在困难的时候把咱扶持起来了,咱有能力富起来了,不仅要主动把政策让出来,同时更要一起帮扶其他贫困户啊!”目前,在他家大棚里打工的有3人,其中惠元备、张桂丽两人是贫困户,一天60元工资,有时候遇到旺季加班加点就多付工钱,一天一结算,一个月可以领到工资1600-1800元。一年可以干200个工。
南坪镇扶贫站站长谢辉介绍说,南坪镇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2016年至2020年,全镇共实施项目5011个,拨付扶贫资金1991.8万元。其中自种自养到户项目4326个项目,支付财政扶贫资金1391.3万元;到户入股分红项目664个,拨付扶贫专项资金105万元;扶贫产业园项目1个,拨付扶贫资金60万元;到村项目20个,拨付扶贫专项资金435.4万元。2017年至2020年,镇扶贫产业园和到村项目共产生收益或租金75.3万元。对于有意愿发展大棚果蔬种植的贫困户,采取租赁大棚、小额贷款支持资金、指导技术、帮助销售的方式,扶持贫困户脱贫致富。
现在,惠要好不仅忙着自家种植大棚,还热心地给贫困户分享自己的“生意经”,并且还雇了2名贫困户在自家棚里务工。村里贫困户看病借钱、创业借钱,只要人家开口,他都满口答应。
“党和政府扶持了咱,咱也得想着回馈社会!”惠要好说。未来,他计划再发展一座大棚,“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康生活等不来,好日子是靠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