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景泰县盐碱水鱼虾开始出塘上市
每日甘肃网讯(记者张其文通讯员李建龙栗佐平)俗话说,“金秋十月”是个丰收的季节,虽然距白银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暨景泰首届鱼虾美食节还有10多天,但在景泰县盐碱水里养殖的鱼虾们已经是“膘肥体壮”,提前“蹦”上了池塘,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鱼虾美食节。记者获悉,自9月16日开始,景泰盐碱水养殖的鱼虾、河蟹等已经陆续出塘上市。
“盐碱水里养殖的鱼虾,不仅鱼虾品质好、味道鲜,而且钙铁锌硒等成分含量高于平均值6倍以上,营养丰富。”9月16日上午,在景泰县五佛乡兴水村的水塘边,养殖户周晋成举着刚捞出的南美白对虾和草鱼,喜笑颜开。
养殖户周晋成举着刚捞出的南美白对虾和草鱼,喜笑颜开
景泰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门户、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1974年,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景电一期)建成后,黄河水被提高406米后灌溉景泰川,使这里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百里米粮川,养活了几十万的农业人口。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景电工程没有配套的排水系统,致使地下水位持续抬高,盐水排不出去,沉积在低洼处,导致土壤出现盐碱化,许多土地被迫弃耕。
盐碱危害区被景泰县列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的三大贫困片区之一,县委县政府提出在盐碱危害区抓好治理,坚决打赢攻坚战的思路。
景泰县委书记李作璧说,“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我们决定采取科学排碱、种植耐碱作物和水产养殖治碱相结合的方式。”在探索盐碱化治理的实践中,景泰县提出了“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思路,探索出了以水产养殖治理土地盐碱化的新路径。
沈军云举着他在稻田里养的河蟹,一样的笑容满面
截至2017年8月,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6800亩,抬田恢复耕地1200亩,改良盐碱地7000余亩,投放鲤鱼、鲫鱼、虹鳟等鱼苗198万尾、南美白对虾2000万尾、河蟹1.5万尾。
五佛兴水村的周晋成、刘正强等人正是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挖塘蓄水,投放虾苗,开始了碱水鱼虾养殖的发展之路。
一年过去,兴水村的南美白对虾终于成功出塘上市,景泰人从此告别吃不到鲜虾的历史。
兴水村不光有南美白对虾,还有河蟹。
兴水村村民沈军云举着他在稻田里养的河蟹,一样的笑容满面。
沈军云今年利用他的十亩水地进行稻田综合养殖,也就是稻下养蟹,向稻田里投放了2000只蟹苗、200斤鲤鱼苗,还有6000只龙虾苗。河蟹、鲤鱼预计国庆期间可以长成上市,龙虾做为养殖试验,计划过冬后到明年上市。
“由于综合养殖的稻田里有鱼虾蟹,不能像大田一样施化肥、喷农药,从而使综合养殖产出的大米成为绿色无公害食品。尽管水稻的种植面积减小使亩产低于大田水稻,但是综合养殖产出的大米售价要高于大田产出的大米售价,使稻田综合养殖经济效益要明显高于大田水稻。”沈军云告诉记者,
碱水养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鲜的鱼虾蟹,更是给有着“景泰小江南”之称的五佛乡增添了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真正使盐碱地治理与富民产业、乡村旅游、招商引资、生态修复治理全方位结合,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编辑:[邓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