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

绿色食品 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盘锦地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包装、运输、储存等生产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水稻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891   优质稻谷

NY/T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419   绿色食品   稻米

DB21/T1250  绿色食品   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NY/T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A级绿色食品

    NY/T391中3.1。

4 要求

4.1 产地选择

水稻生产地的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及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要求。

4.2 品种选择

4.2.1 原则

选择经审定推广的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生育期适宜的优质水稻新品种。

4.2.2 品质

品质达到GB/T17891粳稻谷质量指标和NY/T419稻米品质指标中粳米优质米标准。

4.2.3 生育期

单季稻可选用155160d的中晚熟品种或146154d的中熟品种。与其它作物复种可选用140145d的早熟品种或146~154d的中熟品种。

4.3 整地 

4.3.1 基本建设

在村、田、路、林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标准化稻田基本建设,达到田间渠系畅通,灌排自如,干、支、斗、农、毛渠逐级配套,逐步建立槽、管灌排设施,提倡使用塑料田间隔板,实现格田面积规范化,每个格田面积6672000㎡,要求田面平坦,高低差不超过75px

4.3.2 整地方法

4.3.2.1 秋翻整地

提倡秋翻地,连续旱旋的每隔23年实行一次翻耕,翻耕深度达到18500px,采用激光整平土地的,格田面积可适当扩大。

4.3.2.2 春旋整地

春季旱旋耕深度达到12375px,旋耕前施入底肥,旋耕后进行旱修边、旱打埂等作业。盐碱较重田块要注重泡田洗盐。泡田后根据施肥计划,结合施基肥进行水耙地。整地效果达到田面平坦,上糊下松。

4.4 育苗

4.4.1 壮秧指标

早育苗手插秧株高15425px,叶龄4.05.0片,机插秧盘育苗14375px,叶龄3.03.2叶,根多而粗壮,叶枕距正常,秧苗整齐一致,无病害,植株富有弹性,插后发根快,机插秧根系盘结的好。

4.4.2 旱育秧技术

4.4.2.1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种子质量达到一级标准。

晒种: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d,每天翻动34次。

选种:用密度1.081.10t/m3盐水选种,其比重可用波美比重计测定。捞出秕谷后用清水洗种12次。

消毒:采用5%10%的生石灰水或10%浸种灵2500倍或45%咪鲜胺2000倍药剂消毒。

浸种:浸种用水应符合NY/T391中对灌溉水质的要求。水温1520℃浸种3~4d。

催芽:当种子吸水量达到其重量的25%时进行催芽,首先保持30~32℃高温破胸20~30h,然后把温度控制在25℃左右催芽,芽长1~2mm为限,播种前摊开晾芽6~8h。

4.4.2.2 选地做床

选择靠近水源,地势较高,土质肥沃,背风向阳,无病虫杂草的园田、高台地或稻田地做育苗田。育苗田耕层土壤盐碱含量低于0.2%。床长1020m,宽1.8m,高500px左右。

4.4.2.3 配制营养土

首先选择无盐碱、无草籽的肥沃园田土或优质旱田土与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混拌均匀,过筛后与壮秧剂充分混拌制成营养土。

4.4.2.4 播种

播期:手插秧育苗,中晚熟品种在4月上旬播种,中熟品种在4月中旬播种,盘育苗机插秧4月10日420日播种,使用无纺布作覆盖材料的提早3~5d,种子未经催芽的提早3~4d。

播种量:人工手插秧,每m2播干种200g;盘育苗每盘播干种70g,机插秧每盘播干种100~110g。

播种方法:普通旱育苗,把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撒施在隔离物上,浇透底水后播种覆土。盘育苗摆盘要与置床紧密接触,装满土后浇足底水再播种。为保证播种均匀可采取二次播种法。选用硬盘育苗可推广机械自动化流水作业播种技术。

苗田除草:每m21.2%丁·扑粉剂10~12g进行苗床封闭。

4.4.2.5 选择覆盖材料

塑料农膜覆盖,选用厚度0.06~0.08mm的白色聚乙烯膜或浅蓝色聚氯乙烯膜,采用开闭式覆盖方式。园田和高台育苗可采用无纺布覆盖。提倡推广工厂化大棚育苗。

4.4.2.6 苗期管理

浇水:播前要浇足底水,播后到青头之前以增温、保湿为重点,整个苗期要视土壤含水量情况,做到不干不浇,浇水要透,不存积水,干干湿湿。

通风炼苗:从秧苗二叶期开始通风练苗,床内温度控制在25~30℃。大棚育苗出苗后要通风,棚内最高温度控制在25℃。

施肥:采用壮秧剂、农肥配制的营养土,秧苗在3.0叶期以前一般不需追肥,若后期脱肥时,每m2施硫酸铵30~50g,插秧前都要施一次送嫁肥。

4.5 插秧

4.5.1 插秧期

中晚熟品种插期为5月中旬至下旬,中熟品种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与其它作物复种的中、早熟品种按上茬作物收获时间确定适宜的插期。

4.5.2 插秧密度

插秧密度应以肥地宜稀,瘦地宜密为原则。一般应采用行距750px,穴距13~450px,每穴3~5本株。机械插秧要求行穴距准确,插深1.5~50px,每穴3~5本株,勾秧率、漏插率小于3%,漂秧率小于2%,并要求秧苗直立,50m直线度误差不超过125px。

4.6 施肥

肥料施用应符合NY/T394有关规定,优先选用绿色食品推荐肥料类产品,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并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平衡施入氮、磷、钾及微肥,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 基施应与机械整地相结合,实行全层施入,氮肥最好以长效尿素取代普通尿素。

4.6.1 施用有机肥

整地前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00kg/667 m2,使用鸡粪的/667 m2不超过400kg。

4.6.2 施用化肥

4.6.2.1 施肥量

667 m2施入纯N 6.5~7.5kg,P2O5 3.0~4.5kg, K2O 3.0~4.5kg,适量施入锌肥及复合微肥。

氮肥分为底肥40%~50%,蘖肥30%~50%,穗粒肥10%~15%;磷肥全部作底肥或底肥与二次蘖肥各占50%;钾肥分为二次蘖肥60%~70%,穗粒肥30%~40%。

4.6.2.2 施肥时期

在基肥较充足的条件下,采取见蘖追肥为宜,可在插后10~15d追施蘖肥。锌肥、复合微肥与一次蘖肥同期施入。穗粒肥根据地力、叶色和天气情况而定,坚持“宁早勿晚、

宁少勿多、可施可不施则不施”的原则。穗肥于出穗前20d施入,粒肥于出穗后5d施入。

4.7 灌溉

灌溉用水应符合NY/T391中对灌溉水质的要求。全生育期采用浅水灌溉方法。每次灌水深度为125px,最迟于土壤水分含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85%时灌下一次水。插秧至分蘖阶段保持水层3~125px;分蘖后期适当晾田;孕穗期到抽穗开花期保持水层5~175px;灌浆期保持水层3~125px;灌浆后期采取浅、湿间歇灌溉。土壤盐碱较重的田块应适当增加灌水深度。

4.8 病虫草害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的有关规定。优先选用绿色食品推荐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采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4.8.1 主要病害防治

4.8.1.1 稻瘟病

农艺措施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抗源轮换种植,采用平衡施肥方法,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施含钾复合肥,实行浅水灌溉。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穗颈瘟,每667 m240%的稻瘟灵乳油(40%的富士1号乳油)60~100g,兑水60~75kg,或用6%的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g,兑水50~70kg,于破口期喷施。

4.8.1.2 纹枯病

农艺措施防治:在水耙地后插秧前彻底打捞菌核,和理稀植,平衡施肥,严禁超标施用氮肥,采用潜水灌溉。

药剂防治:每667m25%的井岗霉素水剂或水溶性粉剂100g,兑水75~100kg,于发病初期喷施。

4.8.1.3 稻曲病

农艺措施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品种特性,后期适当少施氮肥。

药剂防治:每667m214%的络氨铜水剂250~350g,兑水30kg,或用18%的多菌酮粉150~200g,兑水30kg,于出穗前3~5d喷施。

4.8.2 主要虫害防治

虫害防治要作好预测预报,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要做到适时、适度,以提高防效,并保

护青蛙、蜘蛛、蜻蜓等害虫天敌。

4.8.2.1 潜叶蝇

以苗期药剂防治为主。移栽前每667m215%阿维·毒死蜱乳油100g/667m2兑水40kg喷施,可兼防稻水象甲,或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20g/667m2兑水40kg。

4.8.2.2 稻水象甲

农艺措施防治:适当减少埝埂占地面积,清除埂上杂草。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并做好统防统治。

药剂防治:于6月初越冬成虫迁入本田期,每667m20.3%的苦参碱水剂100ml兑水喷施,或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20~30克/667m2兑水喷施。

4.8.2.3 二化螟

农艺措施防治:灭除越冬跟茬,有条件地区结合早春灌水灭虫。用赤眼蜂防治,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6月下旬,每667m2用苏云金杆菌(每毫升100亿活芽孢)悬浮剂200~400ml兑水喷施,或用0.3%的苦参碱水剂80ml兑水喷施。8月上旬,用2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g兑水喷施。

4.8.2.4 稻纵卷叶螟

栽培措施防治:分蘖 后期,根据水稻生长量和叶色适当晾田。后期适量施入氮肥,控制水稻长势,避免叶色浓绿。

药剂防治: 每667m20.3%的苦参碱水剂80ml兑水喷施。

4.8.2.5 稻飞虱

在稻飞虱盛发期,每667m2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g兑水喷施;或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30g兑水喷施。

4.8.3 本田主要杂草防除

插前封闭; 每667m213% 噁草酮乳油200ml兑水泼浇。

插后封闭:插秧后5~7d,每667m210%吡嘧磺隆10g加50%快杀稗可湿性粉剂20g。

各种除草剂只允许使用一次。

4.9 收获

4.9.1 收割时期

在黄熟期,稻谷色泽变黄,籽粒充实饱满坚硬,其中80%以上的米粒已达到玻璃质,

含水量17%~20%,茎杆水分含量60%~70%时,为适宜收获期。

4.9.2 机械收割

收获时籽粒及护颖黄化率应达到95%,稻谷含水量低于17%,茎杆含水量低于60%;机械作业的泥脚下限深度小于375px。收割质量达到割茬高度5~250px,总损失率≤3.5%,含杂率≤2.0%,破碎率≤2.0%。

4.9.3 脱谷

禁止在公路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谷。要求稻谷水分接近15%时脱谷。脱谷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糙米率小于0.1%,破碎率小于0.6%,清洁率大于97%。

5 包装、运输、储存

 

5.1 运输

运输工具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5.2 储存

贮藏的库房具备避光、常温、干燥、通风、清洁、无虫鼠害等条件,而且不能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有腐蚀性、易发潮发霉的物品混存。稻谷入库水分控制在14%~15%。库房室内温度控制在10℃以下,空气湿度控制在70%左右。

6 其它

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管,以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