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
绿色食品 番茄生产操作规程
番茄生产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番茄生产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包装、运输、储存等生产操作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番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655 绿色食品 茄果类蔬菜
NY/T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A级绿色食品
见NY/T391中3.3
4 要求
4.1 产地选择
应符合NY/T391要求。
4.2 品种与茬口
4.2.1 品种
选用抗病高产、抗逆性强、适用性广、品种优、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品种。
4.2.2 茬口
保护地与露地配合栽培,实现周年生产。重病地块实行与非茄科蔬菜3年以上轮作。
4.3 育苗
4.3.1 育苗方式
实行产业化免疫育苗;提倡穴盘无土育苗技术;无土营养块育苗技术。
4.3.2 消毒
按产业化种苗生产要求进行设施、苗盘及基质的消毒。
4.4 定植
4.4.1 整地
定植前清除田间植株残体,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深翻晾晒,翻地深度20-30公分,有条件时要多次翻地及开沟晒土。
4.4.2 施基肥
基肥施用应符合NY/T394有关规定。
根据目标产量,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按土壤有机质含量3%的标准增施或维持有机肥的施用量。
优先选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肥料类产品。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4.4.3 作畦和基质准备
春茬、秋茬、冬茬用垄作或高畦。垄宽1250px-1500px,畦宽2500px-3000px,栽两行。
除土壤栽培外,可以使用酵素菌发酵农家肥、秸杆及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料等作基质,进行有机无土栽培。
4.4.4 温室、大棚消毒
每667m2棚室用PH值1.5-2.0臭氧液进行喷杀一次,翻地后再用同样浓度喷杀一次即可,或用硫磺粉2kg-3kg,加80%敌敌畏乳油0.2 kg,拌锯末,分堆点燃,然后密闭棚室一昼夜,经放风,待无味时定植。土壤消毒用火焰消毒。
温室内250px深处的地温稳定在12℃以上7d左右,最低气温5℃以上,才能定植。
4.4.5 播种或定植密度
通常采用南北畦垄作,中晚熟品种畦间行距2500px,畦上行距1125px,株行距750px-875px,每667m2栽培株数2000株-2400株;早熟品种行距1500px-1750px,株距625px-750px,每667m2为3500-4500株。
4.5 田间管理
4.5.1 温度管理
保护地内利用放风技术有效调节温度(参见下表) 。可配合地面覆膜、稻草覆盖加以调节。
番茄生长期适宜的温度范围表
单位:℃
生长期 温度 | 开始座果前 | 果实生长期间 | ||
昼 | 夜 | 昼 | 夜 | |
气 温 | 18-24 | 14-17 | 20-27 | 16-19 |
地 温 | 19-24 | 15-18 | 22-26 | 18-24 |
4.5.2 湿度管理
生长前期,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低温季节定植忌大水慢灌;生长中、后期,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0%-75%。保护地内利用放风技术调节湿度。当外界气温不低于12℃时,可整夜放风排湿。
果实膨大期之前,严格控制水分;果实膨大期之后,保证水分供应。
4.5.3 追肥
追肥应符合NY/T394有关规定。
按测土施肥的要求分次追施肥料或以根外追肥方式加以补充。保证肥料充足供应。
4.5.4 CO2施肥
在保护地可采用多种方式施用CO2气肥,使保护地内CO2浓度达到1000ppm-1800ppm。如使用双效微肥,可每月施一次,10g /m2。
4.5.5 应用沼气肥水
“三位一体”生态模式温室,应用沼气肥水进行土壤施肥和叶面追肥,可代替化肥,有效控制亚硝酸盐超标,并且由于沼气肥水的微生物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病害,减少农药污染。
4.5.6 花期管理
严格控制花期温度。适宜温度:白天20℃-30℃,夜间15℃-20℃。提倡通过放蜂传粉、应用振荡器振荡花序,促进花药开裂授粉等措施提高座果率。
4.6 病虫害防治
4.6.1 农艺措施
4.6.1.1 铺设银灰色膜驱避蚜虫
地面用银灰地膜或条膜覆盖,或银灰色膜剪成250px-375px宽的膜条绑在设施骨架上。
4.6.1.2 设防虫纱网阻虫
温室大棚通风口用60-80目尼龙纱网密封,阻止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成虫迁入。
4.6.1.3 黄粘板诱杀
在番茄行间或株间设置黄粘板,高出植株顶部750px,每667m2挂黄粘板1000px×625px30
块,当黄粘板粘满虫体时要及时更换,或除去虫体时再涂一层10号机油。
4.6.1.4 整理枝蔓
及时摘除病、老、黄叶和病果,拔除病株。
4.6.2 臭氧(O3)功能水防治
4.6.2.1 作物灌根:
育苗及定植前后,用PH值3.0-3.5臭氧液灌根,即可消灭土传性病害,又可防止各种腐烂病细菌,还促进作物根系健康生长,具有水、肥、药的功效。
4.6.2.2 作物喷施:
在作物生长期内,用PH值3.0-4.0臭氧液细致、周到喷雾,防治各种真菌、细菌、病毒和若虫、卵(主要是蚜虫、班潜蝇)。施用时间在早上露水干时或下午3-4时放帘前进行,避开高温和强光时段。同时,特别注意喷施时要细致、全面喷雾到位,因臭氧水作用机理是触杀,只有触及到位才有作用;花期还要注意PH值浓度不要太高,适宜浓度为PH值4.0。
4.6.3 化学防治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393有关规定,优先选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保护地施药优先采用熏烟法、粉尘法。
4.6.3.1 灰霉病
可选用40%悬浮剂,嘧霉胺(施佳乐)每667 m260g喷雾防治。
4.6.3.2 叶霉病
可选用2%春雷霉素液剂(加收米)喷雾(140g-175g/667 m2);或32.5%悬浮剂(20g/667 m2)苯甲嘧菌酯喷雾防治。
4.6.3.3 早疫病
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喷雾(167g/667m2)。
4.6.3.4 晚疫病
可选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喷雾(110g-130g/667m2);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克露)喷雾(133g-180g/667m2);70%呋酰·锰锌可湿性粉剂(百德富)喷雾(107g-150g/667m2)。
4.6.3.5 青枯病
可选用20%石灰水病穴浇灌(250ml/穴);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DT)喷雾(150ml-300ml/667m2) 。萎病康水剂800-1000倍(200ml/穴)。
4.6.3.6 溃疡病
可选用1:1:200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均250g/667m2);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喷雾(13.9g-27.7g/667m2)。
4.6.3.7 病毒病
可选用2%宁南霉素水剂喷雾(300g-400g/667m2);3%中研3号水剂(5ml-10ml/667m2)。
4.6.3.8 脐腐病
可选用0.1%氯化钙叶面喷施(50g/667m2);100%水溶性钙精600倍 (50g/667m2)。
4.6.3.9 蚜虫
可选用10%吡虫啉,3000-4500倍喷雾防治;10%氯氢菊酯乳油喷雾(20ml-30ml/667m2)。
4.6.3.10 美洲斑潜蝇
可选用2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钻皮净)喷雾(50g-70g/667m2);50%灭蝇胺水溶性粉剂(美克)喷雾(15g-20g/667m2)。
4.6.3.11 白粉虱
可选用20%甲氰菊酯乳油(灭扫利)喷雾(10ml-25ml/667m2);10%联苯菊酯乳油(天王星)
喷雾(5ml-10ml/667m2)。
有条件地区可释放白粉虱天敌—丽蚜小蜂。当白粉虱成虫数量达每株1-3头时,按白粉
虱成虫与丽蚜小蜂1:2-4的比例每隔7d-10d放蜂一次,共3次。
4.6.3.12 棉铃虫
可选用B.T.乳剂(100亿孢子/毫升)喷雾(50g/667m2)。
4.6.3.13 上述 每种农药在一个生长季只能使用一次。
4.7 收获
4.7.1 采收
远途销售绿熟期采收;近途销售转色期采收;当地销售成熟期采收;加工产品和立即鲜食完熟期采收。采收前1d-2d必须进行农药生物残留检测,合格后及时采收,分级包装上市。
5 包装、运输、储存
产品的等级质量、检验方法与规则、包装与标志、运输与贮存等,需严格按照NY/T1056的标准执行。
6 其它
绿色食品番茄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