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

绿色食品 草莓生产操作规程

      

草莓生产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盘锦地区保护地及露地绿色食品草莓生产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包装、运输、储存等生产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草莓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844  绿色食品  温带水果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A级绿色食品

NY/T391中3.1

4 要求

4.1 产地选择

应符合NY/T391要求。

4.2 肥料选择应符合NY/T394要求。
4.3 栽培方式
  草莓栽培分为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大类。我国草莓设施栽培的主要类型有:日光温室促成栽培、塑料大棚促成栽培、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塑料大棚半促成栽培及塑料拱棚早熟栽培。
4.4 品种选择
    促成栽培选择休眠浅的品种,半促成栽培选择休眠较深或休眠深的品种。露地栽培选择休眠深或较深的品种。品种选择时还应考虑品种的抗性、品质等性状。

4.5 育苗

4.5.1 母株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性的植株作为繁殖生产用苗的母株,建议使用脱毒苗。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定植母株。
4.5.2 方式
  将母株单行定植在畦中间,株距1250px-2000px.植株栽植的合理深度是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4.5.3 苗期管理
  定植后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为促使早抽生、多抽生匍匐茎,在母株成活后喷施一次赤霉素(GA3),浓度为50mg/L匍匐茎发生后将匍匐茎在母株四周均匀摆布,并在生苗的节位上培土压蔓,促进子苗生根。整个生长期要及时人工除草,见到花序立即去除。
4.6 假植育苗
4.6.1 假植育苗方式
  草莓假植育苗有营养钵假植和苗床假植两种方式,在促进花芽提早分化方面,营养钵假植育苗优于苗床假植育苗。
  建议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采用假植育苗方式。
4.6.2 营养钵假植育苗

6月中旬至7月下旬,选取二叶一心以上的匍匐茎子苗,栽入直径250px或300px的塑料营养钵中。育苗土为无病虫害的肥沃表土,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物料,以保持土质疏松。适宜的有机物料主要有草炭、山皮土、炭化稻壳、腐叶、腐熟秸秆等,可因地制宜,取其中之一。另外育苗土中加入优质腐熟农家肥20kg/立方米。将栽好苗的营养钵排列在架子上或苗床上,株距375px。
4.6.3 假植苗管理
  栽植后浇透水,第一周必须遮荫,定时喷水以保持湿润。栽植10天后叶面喷施一次0.2%尿素,每隔10天喷施一次磷钾肥。及时摘除抽生的匍匐茎、病叶,并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后期,苗床上的营养钵苗要通过转钵断根。
4.6.4 苗床假植育苗

苗床宽1.2m,每667㎡施腐熟有机肥3000kg,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物料。在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选择具有三片展开叶的匍匐茎苗进行栽植,株行距375px×375px。
4.6.5 假植苗管理
  适当遮荫。栽后立即浇透水,并在三天内每天喷两次水,以后见干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栽植10天后叶面喷施一次0.2%尿素,每隔10天喷施一次磷钾肥。及时摘除抽生的匍匐茎和枯叶、病叶、并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8月下旬至9月初进行断根处理。

4.7 壮苗标准
    具有四片以上展开叶,根茎粗度30px以上,根系发达,苗重20g以上,顶花芽分化完成,无病虫害。
4.8 生产苗定植
4.8.1 土壤消毒
  采用太阳热消毒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将基肥中农家肥施入土壤,深翻、灌透水、土壤表面覆盖地膜或旧棚膜。为了提高消毒效果,建议棚室土壤消毒在覆盖地膜或旧棚膜的同时扣棚膜,密封棚室。土壤太阳热消毒在7、8月份进行,时间至少为40天。
4.8.2 定植时期
  假植苗在顶花芽分化后定植,通常是在9月20日前后定植。对于非假植苗,棚室栽培在8月下旬至9月初定值,露地栽培在8月上中旬定植

4.8.3 栽植方式 
  采用大垄双行的栽植方式,一般垄台高750px-1000px,上宽1250px-1500px,下宽1750px-2000px,垄沟宽500px.株距375px-450px,小行距625px-875px.棚室栽培每667㎡定植7000株-9000株,露地栽培每667㎡定植8000株-10000株。
4.9 栽培管理
4.9.1 棚膜覆盖
  日光温室覆盖棚膜是在外界最低气温降到8℃-10℃的时候温度低时在大棚内搭小拱棚保温。
4.9.2 地膜覆盖
  顶花芽显蕾时覆盖黑色地膜。盖膜后,立即破膜提苗。
4.9.3 棚室内温度湿度调节
4.9.3.1 温度调节
  显蕾前:白天26℃-28℃,夜间15℃-18℃.
  显蕾期:白天25℃-28℃,夜间8℃-12℃.
  花期:白天22℃-25℃,夜间8℃-10℃
  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20℃-25℃,夜间5℃-10℃
4.9.3.2 湿度调节
  整个生长期都要尽可能降低棚室内的湿度。开花期,白天的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4.9.4 水肥管理
4.9.4.1 灌溉 
  采用膜下灌溉方式,最好采用膜下滴灌。定植时浇透水,一周内要勤浇水,覆盖地膜后以湿而不涝,干而不旱为原则
4.9.4.2 施肥

基肥:每667㎡施农家肥5000kg及氮磷钾复合肥50kg,氮磷钾的比例以151510为宜。
  追肥:第一次追肥,顶花序显蕾时;第二次追肥,顶花序果开始膨大时;第三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前期;第四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后期;以后每隔15d-20d追肥一次。追肥与灌水结合进行。肥料中氮磷钾配合,液肥浓度以0.2%-0.4%为宜。
4.9.5 赤毒素(GA3)处理
  对于休眠深草莓品种,为了防止植株休眠,在保温一周后往苗心处喷GA3,浓度为5mg/L-10mg/L,每株喷约5ml。
4.10 植株管理

  摘叶和除匍匐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应及时摘除匍匐茎和黄叶、枯叶、病叶。
  掰茎:在顶花序抽出后,选留1个-2个方位好而壮的腋芽保留,其余掰掉。
  掰花茎:结果后的花序要及时去掉。
  疏疏果:花序上高级次的无效花、无效果要及早疏除,每个花序保留7个-12个果实。
4.10.1 放养蜜蜂
  花前一周在棚室中放入1箱-2箱蜜蜂,蜜蜂数量以一株草莓一只蜜蜂为宜。
4.10.2 二氧化碳气体施肥
  二氧化碳气体施肥在冬季晴天的午前进行,施放时间2h-3h,浓度700mg/L-1000mg/L。
4.10.3 补光灯补光
    为了延长日照时数,维持草莓植株的生长势,建议采用植物生长补光灯补光。每667㎡安装植物生长普光灯40个-50个,12月上旬至1月下旬期间,每天在日落后补光3h-4h。
4.11 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管理技术
4.11.1 保温
  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在12月中旬至1月上旬开始保温。
4.11.2 棚内温湿度调节
  同4.9.3
4.11.3 水肥管理
4.11.3.1 灌溉
  定植后及时灌水,上冻前灌封冻水。保温后灌水总体上做到湿而不涝,干而不旱
4.11.3.2 施肥
  4.9.4.2
  追肥:第一次追肥,顶花序显蕾时;第二次追肥,顶花序果开始膨大时;第三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后期;第四次追肥,第一腋花序果开始膨大时。追肥与灌水结合进行。肥料中氮磷钾配合,液肥浓度以0.2%-0.4%为宜。
4.11.4 赤霉素(GA3)处理
  为了促进草莓植株结束休眠,可以在保温后植株开始生长时往苗心处喷GA3,浓度为5mg/L-10mg/L,每株喷药约5ml。
4.11.5 植株管理
  同4.10
4.11.6 放养蜜蜂
  同4.11.1
4.12 塑料拱棚早熟栽培管理技术
4.12.1 越冬防寒
  拱棚早熟栽培在土壤封冻前扣棚膜,土壤完全封冻时在草莓植株上面覆盖地膜并在地膜上覆盖250px厚的稻草。
4.12.2 保温
  拱棚栽培在3月上中旬开始保温,植株开始生长后破膜提苗。
4.12.3 水肥管理
4.12.3.1 灌溉
  定植后及时灌水,上冻前灌封冻水,保温后植株开始发新叶时灌一次水。开花前,控制灌水,开花后,通过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 
4.12.3.2 施肥
  4.9.4.2  

追肥:第一次追肥,顶花序显蕾时;第二次追肥,顶花序果开始膨大时;追肥与灌水结合进行。肥料中氮磷钾配合,液肥浓度以0.2%-0.4%为宜。
4.12.4植株管理
  同4.10
4.13 露地栽培管理技术
4.13.1 越冬防寒
  在温度-5℃前浇一次防冻水,一周后往草莓植株上覆盖一层塑料地膜,地膜上再压上稻草、秸秆或草等覆盖物,厚度10 cm-300px。
4.13.2 去除防寒物
  当春季平均气温稳定在0℃左右时,分批去除已经解冻的覆盖物。当地温稳定在2℃

以上时,去除其他所有的防寒物。
4.13.3 植株管理
  春草莓植株萌发后破膜提苗。及时摘除病叶、植株下部呈水平状态的老叶、黄化叶及匍匐茎。开花坐果期摘除偏弱的花序,保留2个-3个健壮的花序。花序上高级次的无效花、无效果要及早疏除,每个花序保留7个-12个果实。
4.13.4水肥管理
4.13.4.1灌溉
  除了结合施肥灌溉外,在植株旺盛生长期、果实膨大期等重要生育期都需要进行灌溉。建议采用微喷设施。
4.13.4.2 施肥
  4.9.4.2
  追肥:开花前追施尿素10kg/667㎡-15 kg/667㎡,花后追施磷钾复合肥,果实膨大期追施磷钾复合肥20 kg/667㎡。
4.14 病虫害防治
4.14.1 主要病虫害
4.14.1.1 主要病害包括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芽枯病、炭疽病、根腐病和芽线虫。
4.14.1.2 主要虫害包括螨类、蚜虫、白粉虱。
4.14.2 农业防治
4.14.2.1 选用抗病虫品种
  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4.14.2.2 使用脱毒种苗
  使用脱毒种苗是防治草莓病毒病的基础(脱毒种苗用药要符合NY/T393)。此外,使用脱毒原种苗可以有效防止线虫危害发生。
4.14.2.3 栽培管理及生态措施
  发现病株、叶、果,及时清除烧毁或深埋;收获后深耕1000px,借助自然条件,如低温、太阳紫外线等,杀死一部分土传病菌;深耕后利用太阳热进行土壤消毒;合理轮作。
4.14.3 物理防治
4.14.3.1 黄板诱杀白粉虱和蚜虫
  在2500px×500px 纸板上涂黄漆,上涂一层机油,每667㎡挂30块-40块,挂在行间。当板上粘满白粉虱和蚜虫时,再涂一层机油。
4.14.3.2 阻隔防蚜

在棚室放风口处设防止蚜虫进入的防虫网。
4.14.3.3 驱避蚜虫
  在棚室放风口处挂银灰色地膜条驱避蚜虫。
4.14.4 生物防治
  扣棚后当白粉虱成虫在0.2头/株以下时,每5天释放丽蚜小蜂成虫,每株3头,共释放3次,可有效控制粉虱为害。
4.14.5 生态防治
  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将棚内湿度降至50%以下。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5℃,闷2h,然后降温,连续闷棚2-3次,可防治灰霉病。
4.14.6 药剂防治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所有使用的农药均应在农业部注册登记。农药使用准则参照NY/T393(所有部分)执行。保护地优先采用烟熏法、粉尘法,在干燥晴朗天气可喷雾防治,如果是在采果期,应先采果后喷药,同时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
4.15 果实采收
4.15.1 果实采收标准
  果实表面着色达到70%以上。
4.15.2 采收前准备
  果实采收前要做好采收,包装准备。采收用的容器要浅,底部要平、内壁光滑,内垫海绵或其他的衬垫物。
4.15.3 采收时间
  根据草莓果实的成熟期决定采收时间。采收在清晨露水已干或中午或傍晚转凉后进行。
4.15.4 采收操作技术
  采收时用拇指和食指掐断果柄,将果实按大小分级摆放于容器内,采摘的果实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花萼,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危害。果实分级按NY/T844所述的草莓感官品质标准执行。

5 包装、运输、储存

产品的等级质量、检验方法与规则、包装与标志、运输与储存等,需严格按照NY/T1056的标准执行。

6 其它

    绿色食品草莓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