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辽宁大石桥:筑牢百业之基 促进农业稳步发展
一、农业基础建设篇
应对极端气候,粮食生产抗旱夺丰收
农业发展要优先发展粮食产业,因为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关系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市委、市政府要求坚守耕地红线,积极开展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早安排部署,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旱减灾能力,使该市粮食生产逢旱灾仍获丰收。
2015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及时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4月初,该市召开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传达了营口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市委书记冯殿辉、市长赵龙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安排分管农业工作领导组织农口各部门及镇区相关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业工作,深入一线现场解决春耕生产和夏季抗旱问题;各级农业部门按照“早落实、早发动、早部署”的“三早”原则,超前谋划,紧密协同,形成合力,密切关注上游水库水情的同时,抢先制定了《大石桥市抗旱工作应急预案》以及《2015年大石桥市水田生产技术意见》;根据该市灌区实际情况,制定供水计划,科学供水,保证全市水田用水需要;对该市中东部地区的抗旱方塘、节水滴灌等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发挥其抗旱功能。超额完成上级下达该市粮食生产面积75.42万亩考核任务,全市粮食总产量实现10.12亿斤。
夯实发展基础,农田水利建设如火如荼
“旱则引水之利,潦则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农田水利建设是保障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2015年该市将整治河道,改造小型泵站,开展水田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列为重点项目,为全市农业生产夯实基础:投资400万元进行大旱河道整治工程,投资1064万元进行虎庄河治理,投资1172万元实施小型泵站改造工程。2015年水田节水改造项目工程,投资4500万元,改造项目5.0万亩,项目区涉及高坎镇前进灌片,旗口镇腰屯、红旗灌片,虎庄镇腰屯、振兴、新立灌片,各灌片渠道配套建筑物进行改建并对渠道进行钢筋混凝土板防渗。在周家镇、官屯镇和南楼开发区改扩建3座灌溉蓄水方塘,在永安镇新打2眼灌溉机电井,重点保证抗旱防汛工作。
推广前沿技术,引领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不断引进农业新品种。水稻种植年限过长,品种单一,将直接威胁水稻粮食生产安全。该市未雨绸缪,积极引进适合农业生产新的水稻优良品种替代“盐丰47”品种。2015年,引进水稻新品种10多个、玉米新品种30多个、蔬菜新品种10多个,分别进行了新品种对比试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引进试栽苹果、梨、榛子等果树新品种,并根据中东部各镇区果树栽植特点进行示范推广,促进该市果品产业结构升级。
——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2015年推广新技术20多项,其中主要新技术有: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技术、促早熟技术、科学管水技术、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等,对农业新品种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培养新农民”为目标,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年共组织培训62次,开展技术指导130次,免费为农民发放学习材料2万份,通过培训指导,使受训农民能够掌握先进适用的设施农业生产和经营技能及相关知识,并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农民,促进整村农民素质的提高,提高专业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
二、现代化农业发展篇
机械化普及,事半功倍
今年全市共完成机耕面积76.72万亩,作业率达到96.5%;水稻机插秧面积46万亩,作业率达到94.4%,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玉米机播种面积26万亩,作业率92.9%,与上一年持平。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带动了规模作业、规模种植、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力推动了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为确保水稻全程机械化工作顺利完成,农机局采取四项措施全面推动水稻机械化: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将水稻机插秧任务进行分解到镇、到村,各部门各司其责,通力合作,切实保障了该市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任务完成;二是搞好产前培训和实战培训,通过建立培训基地,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抓好培训,切实提高了机手操作技能;三是做好跟踪服务。充分利用“农机110”服务平台,成立6个服务小分队,下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为农机户提供无偿服务,保障全市正常作业;四是做好统筹协调,督促协调农机网点、农机合作社做好配件供应,组织好本地机车进行跨区作业,保证每台机车顺利作业,确保农忙时节不误农时。
产业化推进,发展提速
——农业标准化认证快速落实。今年上级下达该市任务新增“三品”认定面积3.8万亩,新增“三品”认证数量5个,目前拟申请“三品”认定面积约4万亩,“三品”认证6个。积极申报名牌农产品和“特产之乡”:2个企业申报为营口市名牌产品,官屯镇政府的寒富苹果,博洛铺江南村的西瓜、蔬菜,旗口镇新开村的黄瓜、小柿子和孔家村的黄瓜、小柿子已申报,等待省里检查验收。
——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投资10亿元的辽宁津大盛源集团绿色生态螯合肥料项目,已完成投资6.5亿元;投资3亿元的辽东湾水产城项目已运营,年产值实现2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7家,同时完成了1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年度监测任务和8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申报工作。农产品出口保持平稳,目前该市主要有3家企业开展农产品对外出口业务,出口产品主要有填鸭、柞蚕丝织品等,据统计,到9月底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实现332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指标。
——农村改革深化,活力增添。新常态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靠改革。该市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的部署要求,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把农村“沉睡”的资产变为流动的资本,进一步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8.5万亩,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655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达到30家;家庭农场共计88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12家。
观光业涌现,效益渐显
在今年该市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进程中,生态观光农业异军突起,将传统农业与旅游服务业相结合,成为今年农业创新发展中一道独特风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生态观光农业集绿色蔬菜、水果种植,水产、畜禽饲养与休闲度假于一体。在农业生态园,游客可以观光、采摘、垂钓,既贴近自然放松身心,又可以通过自己动手享受到健康美味的绿色食物,这种体验式生态农业观光园获得城区百姓追捧,带动生态观光农业蓬勃发展。位于博洛铺孟屯村的富兴日月湖生态园,是生态观光农业园的排头兵。通过土地流转,目前已承包了土地1046亩、孟屯水库198亩的水域面积,以孟屯水库及临水库开发的人工湖为核心亮点,开发建设垂钓园、采摘园、健身娱乐园等14个区域。永安镇孙屯村蓝莓生产基地、虎庄镇文甜村棚桃种植也看准机会,开辟采摘项目,接待游客,增加知名度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三、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篇
“舌尖上的安全”已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在这方面,该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在农作物方面,开展乡镇监管站建设,强化农药、化肥管理,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督信息化建设,强化农产品检测工作。以旗口、博洛铺两镇蔬菜生产基地为重点,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种植大户生产过程监管实行全程登记备案,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在该市14个重点涉农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并成为辽宁省首批检查合格率100%单位。全年累计出动执法车辆120台次、执法人员480人次,对全市324家经营户和8家登记备案的种子企业进行农资大检查。年初对该市的化肥、农药品种100余个进行抽检,并“上网”与肥料登记证号、农药登记证号公告相比对。与大石桥市政府信息中心联合中国移动大石桥公司合作,将农药进货、销售、网上审核、信息沟通、产品真伪识别、技术服务等工作全部在平台上开展,实现视频监控。
——在畜禽方面,有效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各项关键措施,突出加强检疫监督工作,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升依法监管水平。全市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全部实现电子化出证,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贮藏后产品检疫落实了严格的检疫申报制度,5家屠宰加工企业全部安装视频监控并与省市级平台对接,为全市5个规模养殖场、27个行政村安装无害化处理罐64个。加大饲养、屠宰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力度,共出动物监督车辆1400余台次,出动人员3000余人次,排查252个饲养场、13个生猪屠宰场、2个牛屠宰场,对随意抛弃病死动物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全年,对全市范围内的60家兽药经营企业、25家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兽药经营企业的兽药经营许可证、GSP认证、经营环境、销售账目、进货账目等项目。同时,加强对瘦肉精、三聚氰胺抽检情况,营口市药监所对汤池和黄土岭的生猪、肉牛抽检“瘦肉精”样本120个,全部合格。
——在水产养殖方面,积极推进省渔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苗种生产检查整治及鱼病、虾病监测工作。以庆源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为示范,遴选25户示范户,并与示范户签定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责任书。年初,与营口市海洋与渔业局、营口市水产研究所联合检查节前水产品质量安全,在辽东湾高坎水产城现场抽取鲤鱼、鲢鱼、黑鱼等3个样品,检测结果均合格。5-6月份开展了苗种生产摸底大检查,会同营口市对该市苗种生产场家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检查苗种来源、销售及用药记录,全市检查有苗种生产许可证23家,限期办证虾苗育苗场11家。完成农业部鱼病风险监测5个鲤鱼样抽取工作;省南美白对虾苗种药残检测抽取8个样品;营口市南美白对虾病毒检测抽取12个样品,检测结果为合格。
农业是百业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今年,全市上下戮力躬身,在促进农业稳步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